大观区紧紧围绕法治大观建设总目标,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坚持创新载体、文化引领、精准对接,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满意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大观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及坚强法治保障。2017年我区被评为“安徽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2019年区法宣办被评为“安徽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大观区召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暨“七五”普法验收部署会议
一、强领导,构建齐抓共管普法格局
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区委区政府每年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将普法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及重点督查事项,区人大、区政协加强视察调研指导。区法宣办积极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与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书,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省考核组到区检查验收法治区创建先进现场查看
二、筑根基,构建多层次宣传教育体系
(一)抓“法律六进”,筑牢全民普法主阵地。以“法律进机关”为突破口,抓住公务员学法用法,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教育工作。区领导率先垂范,从区委到乡镇、街道党(工)委,都将法律列入中心组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和党内规章制度。以“法律进学校”为重点,抓住青少年普法教育这个核心。认真落实法治副校长、辅导员为中小学讲法治课制度,推进学校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以法律进企业、进单位为切入点,抓住行业普法教育重要环节。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以结合企业经营实务和员工切身利益需求为主,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法律体检”活动,帮助企业解忧排难。以法律进社区进农村为基础,抓住全民学法、守法、用法这个根本。持续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广泛宣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人民调解法》和相关惠民政策的法律法规,真正实现社区居民“开门见法”。
大观区:送法进工地 保护劳动者
大观区开展法治宣传月暨送法进农村活动
同升国旗 童诵宪法
(二)抓普法“大合唱”,筑牢普法责任制。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6.26禁毒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在社区广场等群众集中的地点,采取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摆放普法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活动,营造普法氛围。一是围绕重点工作面向社会开展普法。结合文明创建、烟花爆竹禁燃放、长江大保护等工作,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二是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各执法机关在执法司法实践和法律服务中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宣传法律精神、传播法律知识的过程。三是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宣传。以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为主线,印发涉及疫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重大疫情面前要依法防控、尊法守法,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四是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开展对农贸市场、校园周边环境、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等专项依法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观区大观亭社区在文化广场开展了“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
(三)抓普治并举,筑牢依法治区根基。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1个区级、9个乡镇(街道)、4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实体平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公民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和权益得到基本满足和实现。
三、创载体,构建形式多样普法综合体
一是全面拓展普法宣传阵地。将法治宣传栏作为“宣传首位”主阵地推进,各基层小组围绕自身工作重点和特点,建设了一批法治特色鲜明的宣传栏,不定期巡查维护,如:大观区法治文化园、大观区美好田园法治文化长廊、荣升宪法法治文化广场、花亭北村“以案释法”大讲堂等普法阵地,形成“一地一品”工作格局。全区共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区法院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大观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0个、法律书屋40个,法治文化广场(文化园)18个、法治文化小标语1000余块。
二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项目化建设。广泛开展法治文化主题摄影、书画、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优秀作品创作征集推广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普法要求,量身定制普法服务套餐,大力实施精准普法。组建法治文艺演出队9支、编排法治文艺节目40余个,书写法治春联600余幅,制作黄梅大鼓《我为留守儿童来普法》,黄梅戏演唱《我爱松趣园》、《我梦想爸爸“失业”了》、《我要飞》等法治文化作品,不断扩大宣传辐射面。
三是积极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信息化。加大在网络、报刊、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的宣传力度。全区“互联网+法治宣传”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移动终端、LED户外显示屏发送普法短信、宣传口号标语5万余条。充分发挥大观区地域法治文化标识“法宝”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法宝”法律知识有奖问答,开设“普法小课堂”学习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做大做强本土法治文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区广大公民法律素质、法治意识,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大观区法宣办 汪龙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