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乡村,也需要“带头人”。将一部分优秀人才率先培养成“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带动全村人学法,是法治乡村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工程。
去年以来,安庆市将“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工程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着眼机制建立、科学遴选、常态培训和作用发挥四个环节,让“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成为乡村法治的弘扬者、乡村秩序的守护者,有力推动了农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小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目前,安庆市已有11400名“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活跃在乡村,为群众解疑释惑、调解矛盾纠纷、息访息诉,成为社会稳定器。
安庆市将在3年内在全市农村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基层法治人才超10万名。到2022年底,每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将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全市所有的行政村每村将至少培育2名“法治带头人”。安庆有了这样一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法治的种子必能在乡村田野盛开绽放。
活跃在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
6月中旬,在怀宁县黄墩镇高楼村,村民郑之油与邻居因垃圾桶摆放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退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高楼村“法律明白人”王小足立即赶到现场,耐心听取双方利益诉求,找出矛盾症结。在他的调解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矛盾得以化解。
在黄墩镇,像王小足一样的“法律明白人”有437人(每个村民组至少有一名)。邻里之间土地纠纷、家里老人赡养问题、外出务工维权问题等等,有了“法律明白人”的帮助,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高楼村水库组的村民程某某,两个孩子已长大成家,一家人仍挤在一幢房子里,生活上很不方便。今年6月,他想申请用耕地做宅基地,给孩子建新房,但不知道流程。一筹莫展时,他想起今年村民组有了“法律明白人”,便去向他咨询。
水库组“法律明白人”刘昌是村“两委”成员,他大学时学的是法律专业,今年年初被村民代表推选为“法律明白人”,在经过培训、考试后正式上岗。了解到程某某的诉求,刘昌向他详细介绍了耕地作为宅基地的申请流程,因为他申请的耕地涉及到土地纠纷,目前刘昌正在帮他调解。
参与纠纷调解,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刘昌作为“法律明白人”的主要职责。同时,他还会充当法律宣传员,在农闲时间,以聊天的方式,引导乡亲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让村民影响村民,比司法干部直接给村民讲法律,效果要好得多。今年以来,‘法律明白人’已配合镇司法所解答法律咨询100余件。”黄墩镇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镇司法所会常态化组织“法律明白人”参加培训,培训课程立足基层法治建设工作实际,围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婚姻法》《土地法》《人民调解法》等。
“遇到矛盾,以前靠吵架骂仗,靠讲面情,而现在村民都会向‘法律明白人’咨询,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7月8日,说起“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影响和改变村民的行为方式,岳西县皖源村陈湾组村民汪正奎深有感触。
今年5月份,汪正奎的邻居新建房屋及卫生间,生活污水未做处理,直接从他家屋后流过,影响了他家的生活环境。汪正奎向村里的“法治带头人”汪祥明反映,请村里来解决。
汪祥明找来双方了解情况,商定后签订协议,问题得到解决。协议上双方达成了三条共识,汪正奎为甲方,其邻居为乙方,乙方将会通过设置水管将自家卫生间的污水排出,经过甲方石坝一段甲乙双方共同勾好石坝缝,乙方确保在农历十月份之前完成工程。协议上不仅有双方的签字,还有在场人汪祥明的签名,并盖有村里的公章。
在汪祥明手中,类似这样的协议还有很多。汪祥明是皖源村的村支委、调委会主任,今年又多了一重“法治带头人”的身份。“‘法治带头人’除履行‘法律明白人’主要职责外,还要引导教育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等。”他会组织每个村民组的“法律明白人”参加培训,还会利用“扶贫夜校”宣传法律法规。在“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影响下,更多村民耳濡目染,已经养成了遇事找法的习惯。
“法律明白人”助建法治乡村
法律进乡村,带来的不止矛盾纠纷的解决,还能促进乡村的发展。
太湖县九龙村是一个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的深度贫困村。2016年7月,该村被列为全省首批13个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村。盘活资源释放农村活力,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这本是难得的机遇。然而,在进行九龙涧瀑布开发、下坞片农田综合治理、异地扶贫搬迁等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村民要么怀有顾虑,要么在补偿安置问题上达不成一致意见,矛盾纠纷频发,一度让村“两委”班子感到气馁。
就在这时,太湖县司法局开展了“法律顾问进乡村”公益活动,九龙村迎来转机。该村先后与安徽竞鸣律师事务所、晋熙镇法律服务所签订了常年法律顾问合同,成立了由胡国松、陈克中等人组成的“三变”改革法律顾问团队。法律顾问进乡村以后,开展了相关法律培训160余人次,使村干部在接待群众解答疑问时不说外行话,参与调处纠纷10余起,一举扭转了工作被动的局面。到去年9月初,该村400多户村民分到保底股金70多万元,户均分红1800多元,全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460元。
“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正是让法律常驻乡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啥是“法律明白人”,啥又是“法治带头人”呢?简而言之,就是在乡村法治建设中,为广大村民起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引导和促进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目前,安庆市已有11400名“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活跃在乡村。到今年底,全市每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将至少有1名“法律明白人”,全市所有的行政村每村将至少有1名“法治带头人”。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法治乡村建设,着力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人才支撑,安庆市从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等和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村民中选拔“法律明白人”;在村“两委”成员、骨干人民调解员中培育“法治带头人”。
“法律明白人”如何养成?怀宁县黄墩镇高楼村“法律明白人”刘昌说,他需要参加怀宁县、黄墩镇组织的多场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林业产权、土地承包转让、交通事故、医患纠纷、房屋产权、家庭婚姻、家庭赡养、财产继承、妇女儿童维权、农民工维权、社会救助等法律知识。此外,他还获得了《全市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学习资料》,该资料不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解答农村村民自治、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和征地补偿、农民工培训和就业、农民工权益保护等与农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而且以各县(市、区)的真实案例解释收养关系、婚姻关系、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常识,一看就能明白。
目前,安庆市正在通过集中统一培训、现场教学实训、线上远程培训“三大培训”,加大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育力度。
“法律明白人”选出后,如何发挥作用是关键。安庆市积极推进在每个行政村建立一所农民普法学校,设立一个法治宣传栏、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组建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设立一个法律顾问(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室,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同时实施正向激励,积极在“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中发展和培养党员、村“两委”成员人选,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让“法律明白人”“法治领头人”成为安庆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