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庆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和全省司法行政改革推进会精神,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期待,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协调综合发力,把司法体制改革纳入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大局,摆上重要位置,进行整体谋划,坚持“五精准”,统筹落实改革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使各项改革工作任务和改革措施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实现全市司法行政改革全覆盖。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精准为民。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组织等各种法律服务资源优势,积极为政府、社会和群众个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公共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建立律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成立维护律师权益中心和投诉受理查处中心,落实涉法涉诉驻点值班制度。加强律师公益法律服务覆盖到乡村、社区。建立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诚信体系,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年底前完成现有公证行政体制机构全部改为事业体制,并积极稳妥推进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各公证机构推出便民惠民新举措,积极为市、县两级政府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方便老百姓办理公证。依托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探索建立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让村(居)老百姓遇到法律事务方面问题,通过法律服务微信群来寻求法律帮助。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建设,加快推行“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将公共法律服务八个办事项植入市政府社管平台,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法治宣传教育精准普及。拓展“法律六进”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形式,深入开展“江淮普法行”、“12.4”国家宪法日等各类普法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和以案释法制度,实施执法普法法律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普法主体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拓展,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受众范围,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创作、编排传统和现代题材的大型法治黄梅戏以及法治黄梅小戏、法治小品、黄梅大鼓书等文艺节目,加强有安庆地域特色的精品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新媒体普法工作,广泛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兴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普法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三是社区矫正帮教精准管控。升级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定位监管模式,扩大电子腕带实时动态监管覆盖面。启动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增能”服务示范项目。大力开展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年”活动。全面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统一、规范社区矫正中心各功能区建设,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坚持示范引领、以点促面,推进以“黄丝带帮教行动”品牌项目。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四是法律援助扶贫精准落实。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到重点援助对象,开辟绿色通道,降低法援申请门槛。开展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和推广工作,提升法援律师办案质量和水平。更新、完善法律援助临街一层服务窗口、工作站和联系点,法律援助更加便民利民,助推脱贫攻坚。1-7月份,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14件,完成率为 76.3%,办理建档立卡贫困户法律援助案件430件,接待来电来访咨询7347人次。
五是基层矛盾纠纷精准排查。实施全市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开展“化解纠纷,筑牢防线,喜迎十九大”专项活动。抓好乡镇(街道)、村(居)调委会等基层调解平台建设,完善医患、道路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专业调解组织平台建设。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健全矛盾纠纷在线化解平台,引导具有法律和相关专业人士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推广“六尺巷调解法”品牌,做好人民调解研判预警报告制度,加大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发挥人民调解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中作用。1-7月份,全市各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纠纷32392件,调解成功32206件,调解成功率达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