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根据最新修订的《立法法》,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安庆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这件被社会各阶层认为是“国家到地方法治进程中的大事”,在安庆法律工作者看来有如千钧重任在身。“从根本上说,地方立法权也是宪法赋予的。”
在古汉语中,“宪”一作名词,意法令、法律;一作动词,意效法。《礼记·中庸》有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就是一例。古史儒法一度是国人效法学习的对象,乃至行动思考的最高准则,“宪”的虔诚令人感动。
天地之间,时间绽放,2012年,“依宪治国”的强音嗡然回响:“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八二宪法”已30多岁,三十立而行,作为名词的宪法动起来了!
“在内容、效力和制定修改程序上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决定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母法的统摄性地位,所以,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就是依宪治国。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法治思维’,其核心当属‘宪法思维’,宪法精神也成为国家精神之要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丁益民说。
基于法治信念、精神和特性认识社会、解决是非,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法治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谈到宪法思维,丁益民认为,《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定了整个国家的权力来源和运行机制,同时《宪法》也明确了人民群众的权利和义务,“对国家强调责任,对人民强调权利,可以说是‘宪法思维’的灵魂所在。”
虽然是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也并非“高高在上”。生活中,它的踪迹随处可见,例如选举权、被选举权、退休制度、男女同工同酬及各项权利、义务都在宪法的章程中予以明确规定,
设立国家宪法日,培养的是对宪法的认同和忠诚,是加强对宪法的敬仰和敬畏的主要方式,体现了国家的宪法自信。丁益民强调,从现实层面来说,培养对宪法的敬畏心、塑造共同的宪法信仰与宪法的生命力是相辅相成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保证宪法实施的职权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的,维护法制统一、监督纠正发生在地方的各种违宪行为是最重要的两项任务。”
11月29日召开的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做出的健全党委领导、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优势作用,建设法治安庆、加强改进代表工作,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等新形势下的工作部署,可以说是对第二个国家宪法日的献礼。
2015年5月,根据最新修订的《立法法》,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安庆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这件被社会各阶层认为是“国家到地方法治进程中的大事”,在丁益民看来有如千钧重任在身。“从根本上说,地方立法权也是宪法赋予的。怎样立一部好法,以及后期的司法、执法与守法,都离不开宪法的指导。而地方法的意义也就在于补充、完善国家立法,保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活动,弥合宪法及各项基本法与现实、地方的缝隙。”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让宪法精神植根心底,法治信仰蓬勃生长,汇成630万人民依法治市的深沉动力,载着复兴梦想的列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轨道,走向兑现梦想的时代。
法治安庆进行时 本报记者 罗少坤
今年5月,安庆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从法治的现实意义来说,将地方重大决策上升到法治层面,将更便于依法行政。但如果执行不好,将影响地方立法质量。
今年12月4日,第二个国家宪法日。这部已走过33个春秋的宪法,经历了岁月的雕琢而熠熠生辉。法治精神永存,今天这个时代,又赋予了宪法怎样的意义?记者采访了安师院法学院院长焦少林。
这部宪法被焦少林称作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这并非虚谈。“现行宪法为我国第四部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之所以‘最好’,因为制定更加民主,程序更加规范,内容更加体现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治精神’,也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焦少林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每部宪法基本上是全面重新制定,而这部“八二宪法”在33年间只经过4次宪法修正案稍作修补,所以它也被焦少林认为是“最稳定”的宪法。
将这一天定为宪法日,能更好地在人们心目中确立宪法的地位和权威,利于人们形成自觉尊敬、遵守、维护宪法的意识。
宣传普法,弘扬宪法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法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高校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理所当然重视宪法的宣传。
在企业、学校、车站等城市的各个角落,每年的法治文化节,安师院学生们走出校门,将法治思想传播开来。焦少林说,在大学生法学会、法律服务中心、学生社团等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宣传的同时,也在不断接受着法治教育。
建设法治安庆是我市当前的课题之一。今年5月,安庆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从法治的现实意义来说,将地方重大决策上升到法治层面,将更便于依法行政。但如果执行不好,将影响地方立法质量。焦少林认为,建设法治安庆,行使好地方立法权,在立法权限内行使,保证立法质量至关重要。
这一建设过程,人民群众才是主体。党员干部带头学法、教法、守法、护法的同时,应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党政机关在制定、执行政策中应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背。如果把法律当做治理相对人的工具,是不符合法治精神的。”焦少林说。
在依法治国时代,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约束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包括经济活动。眼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政府应当在法律范围内采取对策。法律不是发展经济的桎梏,而是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强调法治意识。
今年的宪法日以“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主题。焦少林说:“很明显,今年的重点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人大代表心中的宪法日 本报记者 常 艳
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方略提上了新高度。国家宪法日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再次确定宪法做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神圣地位。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次写入宪法。作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安庆市杂技团团长许梅花在表决器上按下“同意”,投上庄严一票。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消息传来,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庆市华茂集团动力分厂弱电班长吴友胜内心激动不已。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吴友胜深知设立宪法日的呼声由来已久。而正是有关专家学者和法律界人士一次次的建议,推动着国家宪法日的最终设立。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从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次写入宪法,到国家宪法日的设立,15年来,全民的法律意识在逐年提高,许梅花对此感受颇深。她告诉记者,杂技演员难免会受伤,过去演员受伤了,很少会打官司。现在一旦受伤,就算是年龄很小的演员,也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这是全民法律意识提高的体现,而宪法日的设立,更是推动了全民知法、普法、尊法的进程。”许梅花说。
在吴友胜看来,宪法不仅仅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更关键的是“官员权利的规范日”,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方略提上了新高度。国家宪法日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再次确定宪法做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神圣地位。
一年来,全国范围的“打老虎”“拍苍蝇”的行动,反腐力度空前,让吴友胜看到了国家“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决心。同时,安庆市政府出台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规范公职人员权力和行为的目录,为权力带上“紧箍咒”,也让他看到了我市“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句话的真正落实。
“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宪法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应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和深化日,更要让宪法思维内化于公职人员心中。”吴友胜说。
宪法日,我宣誓 本报记者 陈娟娟
面朝宪法、庄严宣誓,宪法日这天,来自全市各级法院的60名人民陪审员在市中院参与宪法宣誓仪式,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仪式,而是弘扬宪法精神。
“今年我院首次组织人民陪审员宣誓仪式,旨在增强人民陪审员的尊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市中院研究室副主任黄锋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法院积极推行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截至今年底,我市现有人民陪审员已达580名,人民陪审员陪审案件数达到18000余件,一审案件陪审率高达91.9%,数据显示,在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上人民陪审员发挥着积极作用。
“今天是国家宪法日,特意从岳西赶过来参加宣誓仪式。”队伍中,刘丽萍是一名人民陪审员。在她看来,宣誓不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弘扬宪法精神。“我们来自人民群众,要对人民负责,必须依法依规办事才能对得起人民群众。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陪审员,在司法改革施行的大背景下,越来越感觉到社会乃至法律对人民陪审员这一职业的重视,我将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让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知识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刘丽萍的感慨代表着在场人民陪审员的心声。
据了解,除了宣誓仪式,今年宪法日还积极参与“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新浪网法院频道专题活动。“通过举办宪法日系列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黄锋告诉记者。
徐杨是市中院民二庭副庭长,他告诉记者,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审判权的来源,是人民法院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司法机关进行活动的基本原则。“我们的一切审判活动都必须围绕着宪法和法律进行。对于法官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官的宪法意识对法治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对执法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也为法官解决宪法和法律问题提供思维方式与认识论基础。”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面朝宪法、庄严宣誓,宪法日这天,来自全市各级法院的60名人民陪审员在市中院参与宪法宣誓仪式,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仪式,而是弘扬宪法精神。
黄锋介绍,开展宪法日系列活动有助于落实依宪治国,发挥宪法作用,维护宪法权威。还有利于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建设政治文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