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启动以来,迎江区紧紧围绕“法治文化”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和普法载体,将法治与文化结合,以生活化、可感知化形式,着力培育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习惯和法律信仰,打造了一批独具迎江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
一是打造迎江特色普法品牌。“六五”普法以来,该区不断打造品牌工程,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如人民路街道的民欢大舞台、宜城路街道的民族团结大舞台、孝肃路街道的邻里节、新河路街道的普法传递等各具特色的宣传平台,以及区文化委、区司法局联合开展的法治文艺演出、送法治电影下乡,团区委、区依法治区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青少年法治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确保法律宣传深入人心。区依法治区办公室设计制作的法治年画、法治宣传袋、宣传伞、纸杯等法治宣传品也深受群众喜爱。
二是打造系列法治文化精品。近年来,迎江区不断拓展法治文化建设内涵,将普法工作融入文艺作品创作中,使法治文化能够有针对性的面向重点人群,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在法治书画、动漫等作品征集活动中,迎江区有两幅作品入选省法治书画集、15幅作品入选市法治书画集,该区的典型经验做法也被收录至《安徽法治宣传教育经验选萃》中。区委政法委、区教育局联合编排的以反邪教为主题的少儿黄梅戏“幸福是什么”在法治文艺巡演中受到一致好评。区检察院创新形式,拍摄的全市首部以预防职务犯罪为主题的微电影《爱恨恢恢》现已在网络同步播出。区法院的“迎江法苑黄梅戏艺术团”荣获全国法院文化特色项目奖。
三是打造法治宣传教育新载体。先后在先锋巷、孝肃路街道等市中心繁华地段利用灯箱广告建立法治宣传一条街,宣传法治漫画、法理名言。在滨江花园、柘林村、永存村和雨润社区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及时宣传各类与民生密切联系的新的法律法规。辖区9个乡、街道也结合开展法治文化“四入行动”建立了法治宣传橱窗(栏),做到“一街一貌”、“一墙一景”,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精心编制普法手机信息,开展普法宣传,发送普法短信近千条。同时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如与安庆电视台《看点800》节目组合作制作了法律援助专题节目,以迎江法治网为载体,同步发布年度重点普法的法律条文。在全省率先开通法治微博,运用微博、微信及时传播法律和宣传动态。区法院开通的全省基层法院首家搜狐新闻客户端和区委宣传部新建的“幸福迎江”手机客户端进一步提高了法治宣传的时效性、覆盖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