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隆重开幕
孙家正宣布开幕王金山方兆祥杨多良董伟曹征海胡连松
谢广祥张学平出席
虞爱华致辞袁华主持

来宾与安庆干部群众一起观看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记者 王政 摄
9月28日晚,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在市黄梅戏艺术中心隆重开幕。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金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方兆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杨多良,文化部副部长董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连松,副省长谢广祥,省政协副主席张学平,省政协第七届、八届副主席张润霞,省政协第七届、八届、九届副主席秦德文,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周溯,省政协秘书长王启敏,市领导虞爱华、康正和、张金锐、陈冰冰等出席开幕式。省文化厅厅长袁华主持开幕式。
全国戏剧界知名专家学者,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海内外新闻界的朋友,在安庆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代表及安庆市社会各界代表近800人出席了开幕式。
孙家正宣布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开幕。
董伟在开幕式上讲话,他首先代表文化部对艺术节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安庆是黄梅戏之乡,创办于1992年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黄梅戏艺术盛会。黄梅戏艺术节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为繁荣发展黄梅戏艺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黄梅戏“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的舞台,成为推出新作、培养新人、培育观众的平台和实现文化惠民乐民的载体。当前,黄梅戏在内的民族戏曲艺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生产出更好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时代文化成就,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艺术精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广祥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黄梅戏以其深厚的人民性和艺术性,几百年来唱响大江南北,历久弥新;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也正是因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类节庆活动之一,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继续举办。当前,安徽正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聚精会神建设经济、文化、生态三个强省和美好安徽,江淮大地上兴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汲取这些艺术营养,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黄梅戏在扬弃继承中推陈出新、在转化创新中发展繁荣。
虞爱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莅临艺术节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黄梅戏艺术节自1992年举办首届以来,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之一,成为安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之一,成为安庆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名片之一。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梅戏艺术更好地 “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并着力解决好三大问题:一是面向基层群众、突出惠民乐民,解决好“为谁演”的问题;二是广邀全国院团、汇聚名家名角,解决好“谁来演”的问题;三是推出新创大戏、展现精品剧目,解决好“演什么”的问题,力争“内行外行都说好,领导群众都满意”。
本届艺术节秉承“节俭办节”的理念,开幕式简单而不失精彩,取消了大型文艺演出,,取而代之的是仅有15分钟的简短开场仪式,呈现清新自然、淳朴简约之风。
开幕式结束后,新创黄梅戏舞台剧——《大清贤相》精彩上演。
本届黄梅戏艺术节由文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安徽省文化厅和安庆市人民政府承办。艺术节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突出黄梅戏主题,把握惠民乐民主旨,围绕展示黄梅戏传承发展成果的主线,注重文化与旅游、商贸结合。艺术节期间,重点举办黄梅戏才艺展示、黄梅戏惠民演出、黄梅戏群众文化、文旅商融合等共计6大类12项活动。

开幕式演出场景。 见习记者 江胜 摄
艺术节开幕式舞台剧《大清贤相》在市黄梅戏艺术中心精彩亮相。见习记者 江胜 摄
来源:安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