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庆普法网 加入收藏

桐城市

桐城:“六尺”文化助力营造法治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4-10-25  |  访问次数: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因宅基地纠纷而作的“让墙诗”,道不尽大学士张英化解矛盾纠纷的博大智慧,由此相让而成六尺巷及其精神内涵也穿越百年,历久弥新。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桐城市六尺巷时说,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在桐城,人人会吟“让墙诗”,人人能道六尺佳话。六尺巷法治文化也如涓涓溪流,滋润着该地的法治建设焕发出蓬勃生机。

  “廉”字传家,干部学法当首先。

  桐城市结合六尺巷历史文化片区建设,打造六尺巷廉政教育基地,吸引众多当地及外地干部群众前来打卡,接受廉政教育。青砖黛瓦,百米之巷,宁静古朴,教导着一批又一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踏实干事、弘扬美好家风。

  此外,桐城市将学习、弘扬六尺巷法治文化与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深度结合,将法治素养与道德素养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培训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必修课”。

  着眼“非遗+”,普法故事传“新声”。

  张耘,六尺巷故事主人公张英的第十二世孙,现任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除此之外,他还是省级非遗《六尺巷传说》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法律明白人”、基层人民调解员。作为桐城市“小城故事”志愿讲解服务队的一员,他总是热情地为居民和游客讲解六尺巷的故事,阐释礼让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张氏家族的后人,我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要把这一优秀传统讲述好、传承好,更好应用到基层工作中去,用先人的智慧在当今讲好更多道德故事、法治故事。”张耘表示。

  “今天特表诈骗术,提醒公民心留神。网电诈骗套路深,国外操控把人坑……”由戏曲爱好者共同创编的反诈黄梅戏《谨防诈骗保安宁》在沿河社区“五心驿站”唱响。桐城处处唱黄梅。黄梅戏在桐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凭借群众对戏曲文化的热爱及地方政府的重视扶持,一批批民间戏剧组织涌现。他们在传承经典剧目的同时,创新编排富含时事热点的现代剧目,其中,普法剧目也成为这些剧社的新亮点。广大戏曲爱好者们结合日常表演、节日汇演,化身“普法宣唱团”,将法治声音传唱四方。

  

  

  此外,该地还与黄梅剧团合作,创作编排《法律援助在身边》《调解员的一天》等普法剧目,结合省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活动广泛开展“法治戏曲下乡”巡演,目前已完成演出130余场。

  

  示范引领,唱响全民守法风尚。

  德法相依,互辅而行。桐城市将弘扬六尺巷文化、倡导“谦和礼让,和为贵”精神品质与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深度结合,组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申报创建与提档升级,现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15个、安庆市级126个,并以此为依托,对全市法治文化阵地进行升级打造,226个村(社区)法治宣传栏全覆盖,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等27个。纳入“法治家庭示范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评选要求。选培“法律明白人”3161名、人民调解员1300余人,纳入全市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村规民约制定、226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宣传的重点内容。广泛应用于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基层工作,今年以来,结合“法律七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80余场,全市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2322件,调解成功2284件,调解成功率98.4%。

  

  

  “六尺”之外,普法也有新景“巷”。

  在城市的脉络中,小巷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通道,更是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走廊。走出六尺巷,如今,在桐城随处可见的,还有一巷。近年来,桐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巷陌纵横”的独特资源,在人流量大、关注度高的巷弄,精心彩绘500余面法治文化墙,妆点城市街道的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六尺巷”“裁襟励子”等本地优秀传统典故生动再现,宪法、民法典、青少年保护等实用法律知识以醒目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穿行巷中,移步易景,居民及游客感受不仅能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更能深刻体会到法治精神的氤氲,使法治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巷子学法”已经成为该地的普法新景象。

  

  (撰稿:邓珊;审核:陈琼)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3-2015 http://pf.aqflyzw.com/ 安庆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安庆市菱湖北路30号     邮政编码:246001
电话:0556-5701513     邮箱:aqfzb@163.com   ICP:皖12016054-2号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