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六尺巷”
怀宁县新安中学高二(14)班 方颖异
小时候,我常听周围的人说起《六尺巷》的故事,人们都为故事中的两户人家举手称赞,就在不久前,我家与隔壁的邻居家也发生了类似于“六尺巷”的故事。我家的房子做在朝南的一块地上,在房子里住了十几年也一直相安无事,直到去年,爸爸的旧识杨伯将房子做在我家隔壁,其本意是为了更好地联络两家人的感情,可谁成想,杨伯在做屋后的厨房时,觉得地方太小了,便将厨房做在了我家卧室的后面,一开始,爸爸也觉得无妨,直到房子做好后一段时间,爸爸发现卧室内的好些东西都发了霉且有一股难以散去的霉味。究其原因,原来是杨伯家的厨房的墙面正好挡住了我家卧室的采光与通风。于是,父亲便同杨伯旁敲侧击地将此事说了几次,可杨伯却不以为然,并未做过多的改善。父亲非常生气,打算和杨伯大吵一架。我听了便与父亲商量应该与杨伯心平气和地解决这件事情。父亲与杨伯心平气和地谈了一番,之后杨伯也答应了将屋后的厨房拆除,家人本以为事情已经解决。可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杨伯也未将厨房拆除,这下父亲坐不住了,便想与杨伯争论,恰逢我回家,我便同父亲聊了聊,觉得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便去网上查了相关的法律。《民法》第八十三条就规定了这个问题的相关法律:“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裁决,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然后,我便让爸爸将这些材料交给了村委会,让村里来解决这个问题。村主任去到杨伯家中,将其中的法律告知了杨伯,杨伯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之处,并保证在一个月内将厨房拆除。
最后,爸爸也赔偿了杨伯家拆房的一定损失,两家人的关系又和好如初,我家与杨伯家的故事就这样和平的解决了。很多人都觉得法律与自己离的很远,其实不然,若能正确的运用法律,法律就会为我服务,哪怕是一件小事,法律都会与我们同在。
古人六尺巷,靠的是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今天六尺巷,依的是法律和规范。
(此文在安徽省首届中学生法治故事征集活动中被评为高中组二等奖)